天天短讯!精艺与匠心 在“老字号”里代代传承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23-05-15 06:14:31

编者按

在近日举行的2023年中国品牌博览会上,众多“老字号”融传统与创新于一身,广受好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彩瑰宝中,各式各样的“老字号”光彩独具。它们在传承文明血脉、坚定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丰富了百姓生活、促进了消费提升。


(资料图)

经历了岁月流转的“老字号”,承载的是珍贵的非遗技艺。在新时代,这些古老技艺备受重视,在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关心扶持中,在一代代传艺者的创新发展下,日益焕发新的光彩。而“老字号”中的“守艺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一方天地间打磨着精妙技艺,体会着独特乐趣。本期,让我们走近这个群体的几位代表,聆听他们的匠心故事。

刀笔之间 传承千年光阴

讲述人:西泠印社社员 王臻

2003年,我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大三时,我参加一项比赛有幸获奖,指导老师看着我的作品,惊喜地说:“哎哟,王臻的篆刻风格形成了。”不论是篆刻还是书法,拥有自己独特的字法和风格特征是成为行家里手的第一步,所以,老师的肯定让我满心喜悦,也明确了自己的术业方向。2013年,西泠印社举办“百年西泠·金石华章”国际篆刻大型甄选赛,我获得了大赛第一名,由此进入西泠印社。

北京大栅栏,顾客在拍摄“老字号”内联升的文创咖啡。新华社发

对于学习篆刻的人来说,西泠印社有着极其特别的意义。它于1904年创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立社宗旨,是我国成立最早、影响最深远、专业度最高的民间艺术团体之一。一代代书画与金石爱好者凝聚于此,慢慢搭建起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为了更好地传承篆刻技艺,西泠印社对社员的金石学、古文字学功底有很高的要求,在选拔社员时便坚持“首先是一个书法家,然后才能是篆刻家”的原则,提倡“诗、书、画、印”全能发展。

在研习篆刻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篆刻看起来和书法类似,却有着独特的艺术品质。篆刻使用的篆书可塑性非常强,可扁可长、可在上可在下、可左右调换,保留了古人造出的原初文字的生动性。文字是蕴含生命力的,它可以被赋予很多种精神状态,所以,你会慢慢发现,篆刻表达并不在于刀法多么厉害,更在于能够释放中国古代文字的自然生命力。

印章开始只是一个刻画符号,后来发展到“物勒工名”,再到“印者,信也”,渐渐从传统的实用物品成为一种精神承载物,原来作为身份标识的“印信”便具有了陶冶情操的意涵,成为表达精神向往的物品。所谓“金石永固”,篆刻从一门实用技能上升为一种艺术,发展演进的过程贯穿中国文明发展史。2009年,以西泠印社为主要申报单位和传承代表组织的“篆刻”,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想,篆刻的最大价值体现在:以一种活态方式记录着中华文明传承过程。如今,从事篆刻创作的人们,视野比古人更为开阔,也有很多有利条件。比如,可以吸纳新出土考古资料中的文字元素,融合运用到二次创作中,或是采用新的雕刻工具和新的印泥材料,这都会让篆刻保持旺盛的创新性。

在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华堂南广场,你能看到一个巨大的“赓续文脉”印章雕像。这个雕像,正是我们西泠印社的设计,我很有幸进行了最后的雕刻。在雕刻时,我着重增加了线条边缘金石器的崩裂感、凝重的线条质感。国家版本馆是“文化基因库”一般的存在,在参与这个项目时,我深切体会到一种传承。我非常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和我们一起,在这一方印章的小天地里探寻悠长岁月、沉淀笔下乾坤。

年画之美 蕴含美好祈愿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 霍庆顺

1926年,父亲霍玉棠开办玉成号画庄。作坊就在家里头,小时候我看着两个姐姐跟着父亲学彩绘,便也跟着提笔“创作”。到小学四五年级时,我已经能够独立绘制《和合进宝》《刘海戏金蟾》等基础彩绘。

那时,看着父亲天天在家印刷年画,我也心痒痒想学。记得有天放学后,我见父亲还有些年画没刷完,就帮忙刷了一些。父亲看到我刷的画,觉得我在这方面有天分,遂开始系统教学。

小朋友们在河北武强年画博物馆练习制作非遗武强木版年画。新华社发

记得父亲总对我说,想要做好年画,就得守得住寂寞。出稿、刻版、印刷、彩绘、装裱五个步骤,一辈子能吃透其中一样就很不容易。像我姐姐研究了七十年彩绘,现在仍在不断精进。年画综合性很强,融合了工笔画、版画、写意画、宫廷画等许多画种,把画转变成雕版,非常考验技艺。比如古代人物画中呈现衣裙纹理的钉头鼠尾描,用纸绘出和雕版雕出、印刷出版画,完全不是一回事儿。所以,年画署名都是某某画社而没有个人名字,因为每张年画都是共同参与制作的工匠集体智慧的结晶。

杨柳青年画肇始于明代,历经了几百年光阴。古时候,上至宫廷仪式,下至市井活动,杨柳青年画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渐渐有了以雅俗共赏方式推行教化的功能。版画的内容主要包括娃娃、民俗、民间故事、神像、仕女等五类,既有《白蛇传》《苏小妹三难新郎》这类曲折离奇的故事,又有《杨家将》《三国演义》《水浒传》里的英雄传奇,还有《孟母择邻》《二十四孝》等教授为人处世之道的传说……我想,版画就是对历史的定格再现。

清乾嘉年间,杨柳青画坊多达300余家,到1948年时,只剩了玉成号一家。1953年,父亲联合其他5位老艺人组成“杨柳青年画生产互助组”,1956年成立“杨柳青镇和平画业生产合作社”。时至今日,在新的印刷技术冲击下,手工版画的成本较高,失去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民间张贴年画的习俗淡了,年画更多变成了手工艺品。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年画产生兴趣,我们也在不断创新,从装饰、收藏、文创等方面拓展年画的发展空间。现在,天津市有了不少年轻的年画从业人员,我们也在大中小学各有侧重地开设了年画相关课程。

我画了大半辈子年画,深深被它的美折服,希望它能继续传承下去,让中华儿女永远为之自豪。

木刻水印 重现“笔墨山川”

讲述人:荣宝斋木版水印高级技师 刘宝祥

1979年起,我师承第一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王玉良先生学习木版水印。木版水印保留了古代雕版印刷术的传统技艺,纯手工印制画作,连使用的工具都是自己制作。所以一开始师傅便教我们制作印制工具,接着进行木版水印基本功练习。

师傅告诉我,要想做好木版水印,必须有“四心”,即静心、细心、耐心、恒心。其中,“静心”非常重要。“静下来”是师傅最常对我们说的三个字,心无杂念才能人器合一,作品才有灵性。

上海豫园“老字号”宁波汤团店推出的兔年兔子点心。新华社发

年少时,我很喜爱中国画,经常模仿齐白石等先生的作品。参加工作后,我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名人书画,也系统阅读了相关书籍,闲暇时间大多用来临摹中国画,仔细揣摩构图、各画家风格流派、笔墨运用等等。日积月累,我逐渐懂得了水墨画的妙处: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相辅相成,虚不是空洞无物,实也并非全部形象的堆积。

虽然只是初步掌握了绘画理论知识和技能,但对我从事木版水印工作却大有裨益,特别是在掸活方面。木版水印不仅要一比一还原画作形状,更要展现其精神风貌。画和掸基本一理,只是画在纸上,掸在板上,用不同方法达到类似绘画效果。原作一笔下去,行笔、落笔均有各自笔法,间有深、浅、浓、淡的墨法,变化多端。而掌握掸的技法,除了在反复实践中总结经验外,也必须多读绘画理论书籍,多读画、多画画,熟悉画家的风格流派,领悟作品的深远意境。吴冠中先生认为“培养慧眼”远远比“训练巧手”更重要。因此,每次我刻印新作品时,并不会急于压版印制,而是先把样品展开、用心欣赏,通过笔墨追寻作者的创造灵感,努力达到笔触和心灵的相通。

青年文创产品创业团队成员在位于广西桂林的工作室内创作。新华社发

百年来,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艺都是通过师传、口授、心悟、苦练来传承的。现在虽然仍以师传、口述为主,但也利用了一些现代化手段对工艺进行记录、整理,比如录制影像资料、拍摄图片等。现在,我们的新学员大部分是美术院校科班出身,他们基础很好,有扎实的美术理论知识,却缺少实践,这和我们当年正好是相反的。所以我现在带徒弟时除了传承师傅的心得与技艺之外,也非常注重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

虽然印刷技术日新月异,显得传统刻印难度大、成本高,但是复原书画的形态和气韵,却非木版水印不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使用木刻水印技术复刻了《月夜楼阁》《簪花仕女图》《踏歌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众多珍贵艺术作品,不论在雕版印刷术本身技艺的发展还是对传统书画作品的保护上,都填补了许多空白,木版水印技艺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能够参与到保护传承过程中,我深感荣幸。

百道工序 诞生精品纸张

讲述人:中国宣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晒纸高级技师、2017年安徽省劳动模范 汪息发

1987年初中毕业后,我进厂跟着师傅做学徒,学了两三个月后,就在师傅的指导下正式上班。我所在的泾县自古以来就因宣纸而闻名。1951年10月,泾县人民政府牵头成立的“泾县宣纸联营处”,用一颗红五星替代宣纸封刀口印上的“官”字,寓意宣纸新生、产业兴旺,“红星”品牌由此诞生,很快闻名遐迩。

这段故事,我从小听家人说起,但直到进厂之后才真正了解了宣纸的生产流程。我负责的是晒纸的工作。这可不是把纸摊开晒干那么简单,古法宣纸的制作需要经过108道工序,仅晒纸工人需要做的就包括搀、盘、浇、鞭、做、晒、收七个过程。简单来说,我们需要把纸张整体烘干,再用水浇湿,用竹鞭鞭打整块纸帖使其发松,再一张张取下来晒在火焙上烘干。在捞纸环节,从纸浆池中捞出的纸张层层叠在一起,湿漉漉的像豆腐块,一般是500张为一组,差不多两寸厚,我们把厚厚一沓纸搀到焙屋,精心处理,纸张才不会粘到一起。接着,我们会屏息凝神把纸一张张揭下来,拿着用松针做成的刷子,小心翼翼地把纸张刷到排面上烘干。俗话“有两把刷子”,正是从泾县宣纸这一生产过程而来的:刷子刷轻了,不沾钢板背不行;刷重了,宣纸上又会出现刷痕、影响质量。

工人在安徽宣城泾县丁家桥镇一家宣纸企业内制作宣纸线装书。新华社发

这三十年里,我每天都在做着一样的工作,看起来一成不变,却又有不少变化。长久重复这些工序,我才真正感觉到熟能生巧、得心应手。尤其是刷纸和揭纸这两个非常考验技巧和耐心的步骤,我努力钻研多年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

作为珍贵的非遗技艺,传统的手工技法不能丢,但科技进步改善了工作环境、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比如,以前的焙墙都是泥土做的,基本上半年就开裂了,影响纸张的纹理,必须推倒重筑。20世纪90年代开始采用钢板做焙墙,蒸汽加热,不论是耐用度还是控温的精准度都有了很大提升。此外,用螺旋桨把纸槽内的纸浆打散、用液压设备压榨纸张……这些新技术都成为我们工作的好帮手。

等一张张洁白柔韧的宣纸从焙墙上揭下,还有最后一个检纸的环节,包括观察纹路、破损情况、厚度等。经过细致的检查,宣纸的生产就算大功告成。

前几年,我参与了古法造纸研究项目,和研究团队一起复原传统的古艺宣。我们从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起步,所有流程全部都人工进行,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需要三年之久,但我们发现纸张的纤维形状和手感,的确与机器替代部分流程制作的宣纸不一样,这不禁让我感叹古时工匠的精巧,也让我深刻体会到造纸技艺对历史文化的鲜活传承。

宣纸技艺传承主要靠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我也在带学徒,可是,想招年轻员工还是比较难的。这几年不管是国家投入还是大众对非遗的关注,都让我们觉得更有获得感、更被认可。如今,我们有了更多职称评选和上升的渠道,也经常进校园,为孩子们授课,很多孩子都非常感兴趣。宣纸文化园成为研学基地,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来体验宣纸制作。我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感受古老工艺的魅力,参与到宣纸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中。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陈之殷、陈建强、陆健、丁一鸣、王斯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川惠子)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5日 07版)

上一篇:宁夏一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焦点精选 下一篇:最后一页
精彩推荐

天天短讯!精艺与匠心 在“老字号”里代代传承

2023-05-15

宁夏一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焦点精选

2023-05-15

每日速看!德惠市气象局发布雷电黄色预警【III级/较重】【2023-05-15】

2023-05-15

全球即时:中国建筑与中国安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3-05-14

世界热消息: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城市更新,解锁“海上第一名园”流量密码

2023-05-14

腿音官方图_腿音

2023-05-14

DIY小技巧21:微星B760主板13600K降压教程 CPU温度暴降25℃

2023-05-14

三国志战略版折冲御侮好用吗 三国志战略版爆头骑没有折冲御侮

2023-05-14

超级气旋风暴“穆查”登陆缅甸若开邦_当前焦点

2023-05-14

点亮自闭症儿童微心愿 “星星的孩子”走进动物园 当前快看

2023-05-14

【焦点热闻】高盛、富达最新发声,全球机构热议国企投资价值

2023-05-14

大创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未来怎么发展?这场研讨会有干货 环球即时

2023-05-14

母爱的双向奔赴详细内容 天天微头条

2023-05-14

逊克县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IV级/一般】【2023-05-14】

2023-05-14

每日播报!你知道如何煮方便面吗?

2023-05-14

“五个女博士”被立案调查!辱女广告岂是营销密码 前沿热点

2023-05-14

焦点简讯:日常蚊虫消杀对预防疾病初始流行作用有限

2023-05-14

太原人!气温继续攀升,明后天大部分地方的最高温突破30℃线 环球精选

2023-05-14

微海报|合理饮食,文明用餐;剩余打包,避免浪费

2023-05-14

省安委办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2023-05-14
相关推荐

天天短讯!精艺与匠心 在“老字号”里代代传承

2023-05-15

宁夏一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焦点精选

2023-05-15

每日速看!德惠市气象局发布雷电黄色预警【III级/较重】【2023-05-15】

2023-05-15

全球即时:中国建筑与中国安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3-05-14

世界热消息: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城市更新,解锁“海上第一名园”流量密码

2023-05-14

腿音官方图_腿音

2023-05-14

DIY小技巧21:微星B760主板13600K降压教程 CPU温度暴降25℃

2023-05-14

三国志战略版折冲御侮好用吗 三国志战略版爆头骑没有折冲御侮

2023-05-14

超级气旋风暴“穆查”登陆缅甸若开邦_当前焦点

2023-05-14

点亮自闭症儿童微心愿 “星星的孩子”走进动物园 当前快看

202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