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运河文脉” 焕发灿烂文明生机活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元、明、清,断航于清末,重振于当代,它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兴盛,也书写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与时代华章。近日,“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江苏段采访活动正式开启,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网站及商业平台齐聚江苏,共同打开了大运河多姿多彩的灿烂画卷,让千年运河在一场寻根与发现之旅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和发展魅力。
在这场寻根与发现之旅中,千年运河两岸璀璨文化的多彩画卷也缓缓铺开。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要让更多人感知运河之韵,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重中之重。无论是江苏建成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运河十景”、无锡环城古运河集中展示带等文化地标,或是山东全面启动大运河“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再或是河北启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67个项目,无一不展现着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丰硕成果。身处当下,要结合流动文化的时代变迁、古城保护的现实图景,积极推出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风貌、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切实把“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重要指示精神落在实处,落在细处,落在深处。
放眼江苏,活态传承密码的解锁让众多运河边饱经岁月沧桑的古镇在当下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在苏州平江路,游客和当地居民一起欣赏评弹表演,体验雕版套色印刷的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淮安河下古镇,地道的淮扬美食数不胜数,李家钦工肉圆、王家豆腐脑、岳家茶馓浸满了老淮安的市井味道;在常州青果巷,古宅民宿青砖黛瓦,船形的藤编摇椅载着“渔歌灯火”伴你入眠……要让与生俱来的“运河基因”成为日常的沉浸式体验,需要沿线城市充分展现担当与智慧。要善用小尺度、渐进式的“微更新”模式,保护好地方特色和集体记忆,赋予运河文化崭新的时代内容,让袅袅炊烟在历史的沧桑感中升腾,让原住民与外来游客共享美好生活。
运河通南北,文化越千年。只有让千年文脉汇入时代大潮,才能讲好新时代大运河故事,要紧紧抓住大运河文化和互联网的共同特质,巧用新媒体激活千年运河的流量密码,进一步提升运河文化的传播效能,让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好声音跨越山海触达人心。要借助各方力量,创新话语手段、表达方式和载体平台,形成强大网络合力,让运河文化“活”在当代、面向世界、沟通中外。要善用视听媒介创建新连接、新认知、新故事,创新打造出具有独特韵味和美感的运河IP,吸引更多人走运河、游运河、知运河、探运河,一起当好运河文化、中华文明的“薪火传人”,让运河文化奔向更美好的未来。(宫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