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86周年前夕 107岁川籍抗战老兵陈海才“归队”
(资料图片)
封面新闻记者 杨力 杨涛
“七七事变”86周年到来前夕,那位曾高喊“不当亡国奴”的21岁巴中小伙陈海才,走完了他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传奇人生,在川人抗战历史上留下无法磨灭的一笔。
7月7日,据四川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消息,6日清晨,抗战老兵陈海才在巴中平昌老家安详离世,享年107岁。一周前,在家人、志愿者及宾客的声声祝福中,陈海才端坐屋檐下,捋着斑白长须,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热闹的生日。
很快,这位抗战“活化石”离世的消息,在全国多个志愿者微信群,掀起波澜。“陈老讲抗战事迹的余音,还回荡在耳畔。”回到成都的志愿者小陈,在确认他辞世的消息后,震惊、遗憾、释然等情绪交织在一起,“一周前还在一起庆生,还邀约他天凉了来成都见战友,没想到这次见面就是永别了。”
但他和战友们的故事,已经刻在川人抗战的历史中,被更多人所熟知。1937年,在七七事变不久,时年21岁的陈海才从巴中平昌来到成都,站在老南门一带的街头,他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也看到有母亲挥泪送娃当兵……在送别中,陈海才跟随川军47军的步伐,穿着草鞋、打着绑腿,一路经新都、汉中等地,又翻越秦岭,从宝鸡坐上了“罐罐车”前往山西,投身抗战。
他记得很清楚,就在部队刚驻扎不久,八路军长官刘伯承曾来探望他们。“我们驻扎在女娲庙。”陈海才生前接受采访时说,隔着老远,他看到穿着灰色大衣的刘伯承,跟战士们挥手示意,然后跟他们师长在屋里聊了大半天。
1938年农历新年,刘伯承还来看望过他们,一起吃了大锅菜,给他们讲了游击战术,关系十分融洽。
再后来,陈海才跟随部队在山西黎城县东阳关,亲历了历史上有名的东阳关血战。
在掩护战友撤离中,他所在队伍负责殿后,“我是班长,原本有15人,打完东阳关后,只剩3个了。”每每提及战友牺牲,这位日暮沧桑的老人,还是会眼眶湿润。
“陈老来过成都很多次,几乎每次都要去看看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缅怀牺牲战友。我们也多次通过老人的口述,记录下他和战友们的抗战事迹。”一位曾专访过陈海才的媒体人回忆,陈老曾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年轻时为了不做亡国奴而参军抗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守护平安做过人民警察,晚年时回到老家平昌,五世同堂,儿孙绕膝,“他说自己这辈子很幸运,没有所求,也没有任何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