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打起枢纽牌:“海陆空铁”发力 “流量经济”崛起
从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到南中国门户枢纽,广州围绕大港口、大机场、大铁路建设,持续畅通要素流动集聚通道。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广州如何进一步提升枢纽能级,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广州已有初步思路。在6月2日举行的“高质量发展·看交通”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牟治平表示,广州将围绕枢纽能级、枢纽融合、枢纽经济三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
从数据看,广州的交通经济持续向好。今年前4个月,白云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882万人次,同比增长106%,客流量继续保持全国机场首位,广州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4.8%、3.0%;同期,广州铁路枢纽发送旅客3953万人次,同比增长79.0%,广州南站高铁班次、客流量均居全国第一。
(相关资料图)
实际上,枢纽型网络城市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现象,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纽约、伦敦、东京等全球城市背后都有一个超级枢纽,助力其成为全球性的综合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生产服务业中心。城市要进阶为国际枢纽型网络城市背后首先一定要有国际交通枢纽。
广州作为国际大都市,发展枢纽经济的基础优势明显。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目前,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南沙国际通用码头建设、广汕高铁等一批机场、港口、铁路的枢纽能级提升工程正在加快建设;空铁联运、海铁联运、城际铁路等枢纽融合体系正在搭建;临空产业、临港产业、轨道交通产业等枢纽经济加速集聚。
一系列动作背后,蕴含着广州的野心与雄心——希望借助海陆空铁枢纽转变“交通流量”为“经济增量”。
打造空港、临港双增长极
作为提振城市经济的一大抓手,交通枢纽对全市GDP的拉升作用十分明显。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晓勇曾分享过一组数据,机场业务发展对广州产业经济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9.7,每增加10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可以拉动广州GDP约30亿元,带动广州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加约2.7亿元;而每增加10万吨货邮吞吐量,可拉动广州GDP约87亿元,带动广州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加约0.8亿元。
空港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白云机场是全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拥有世界一流的机场及航司运营团队,覆盖全球219个通航点。围绕白云机场,广州持续提升航空枢纽能级。
白云机场的客流、货流量已经恢复。今年以来,白云机场国内旅客吞吐量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国际及地区客运通航点已超过50个。今年前5个月,广州累计保障进出港旅客2390万人次,同比增长141.61%,增长势头明显。
白云机场的扩建直接带来机场枢纽能级的提升。广州空港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冯志坚表示,“2025年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单体机场。”
枢纽融合方面,白云国际机场已接入广清、新白广2条城际和1条地铁,初步形成高效便捷的空铁联运体系,未来将打造空铁联运体系,实现一体化高效换乘,以机场为中心的一体化集疏运体系将建立起来。
航空枢纽提升带动空港经济增长。目前,广州空港经济区在营企业1.8万家,年均增长率约12%,初步形成以飞机维修及客改货、航空物流等临空产业集聚为支撑,数字经济、临空现代商贸服务业等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仅以飞机维修及客改货产业为例,今年1-4月,广州飞机维修及客改货基地实现营业收入13.54亿元,增长超26%,有望成为波音全球最大的货机改装中心。
冯志坚介绍,下一步,将以白云机场为核心,加快编制广州北部增长极产业发展规划,发展航空维修、航空物流、跨境电商、生物医药等临空产业,培育壮大临空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广州北部增长极,助力广州向空而强。”
广州的另一增长极在临港经济区,广州港正是其中关键的综合性枢纽港。尤其是在外贸承压的当下,广州港的货运吞吐量实现逆势增长。
据广州市港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义发介绍,今年1—5月,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72亿吨(快报数),同比增长5.1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06万标箱(快报数),同比增长4.34%。
港航基础设施是支撑。目前,广州港已建成20个集装箱深水泊位,广州港出海航道可满足10万吨级集装箱船与15万吨级集装箱船双向通航,下一步还将进行优化提升。
“未来,广州港将实施港航基础设施滚动式开发建设。”刘义发说,尤其将着力推进两个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项目:南沙港区五期工程和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工程。
其中,广州港南沙港区五期工程拟建设4个2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23个5000吨级集装箱驳船泊位,设计通过能力为集装箱906万标箱。建成后,南沙港区专业深水泊位得到补充,更加适应国际运输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
枢纽融合则拓展广州港业务范围,促进海铁联运业务稳步推进,今年1-4月,广州海铁联运同比增长128%,开行中欧班列同比增长91%。
将港口放在城市的整体发展中,广州正在开展临港经济区总体规划。刘义发表示,广州将依托港口,以南沙临港经济片区与黄埔临港经济片区为“双擎”,形成“一体两片、南北呼应”的格局。
未来,临港产业体系构建继续朝着现代化方向加速,重点发展汽车制造、现代高端智能装备、海洋科技、数字经济、商贸金融、文旅休闲等产业,形成以港促产、以产强港,港产城协同发展的格局,打造广州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发动机”。
加速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
围绕打造世界级铁路枢纽,广州将形成“五主四辅”铁路客运枢纽布局,对外通达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城市群等。
《广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基本实现“123 出行交通圈”,即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 1 小时直达、与广东省其他城市 2 小时通达、与全国主要城市 3 小时覆盖。
目前,广州铁路枢纽布局持续完善,进一步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据广州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邹小江介绍,广州计划年底前建成广州白云(棠溪)站、广汕铁路,尽快实现“高铁进城”,加快推进广湛高铁、深江铁路建设,打造与粤西地区的高速直连干线通道。
与此同时,广州地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地铁+城际”一体化运作。广州都市圈内的城际铁路、地铁线路网络“越织越密”,进一步提升广州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截至目前,广州地铁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土建工程均已完成96%以上,年底前有望通车运营。今年3月,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万顷沙-兴中段)已开工,计划将同步建成二十涌站与南沙大型城市综合体。今年5月,地铁8号线北延段、8号线北延段支线也顺利开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10条城际铁路、12条地铁线路的建设,力争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开通里程达800公里以上,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轨道都市圈。”邹小江说。
为更好满足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的需要,广州还在更高层次推进区域路网快速互联互通,未来还将出台《广州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
“以实施《南沙方案》为契机,广州加快推动南中高速、狮子洋通道、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助力打造南沙重大战略性平台。”邹小江表示。
据介绍,广州还在加快推进增莞番高速、京港澳高速广州至东莞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计划新开工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南沙段)、机场高速改扩建工程、京港澳高速清远佛冈至广州太和段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力争从埔高速(一期)、佛清从高速、南大干线(105国道至省妇幼医院)等10个道路交通项目年底前通车。
此外,轨道交通枢纽也在聚集相关产业。一方面,围绕轨道交通配套和机电设备、关键部件新材料等领域,广州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建设进度加快,未来将打造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另一方面,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建设正在推进,通过发展产业物流、跨境电商物流、供应链物流等支撑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集聚。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