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爸小时候也这样,大了就好了”,谁知竟耽误了孩子……
扬子晚报网4月3日讯(通讯员 沈蕾 记者 万凌云)小艾(化名)3岁,可可爱爱,像个瓷娃娃,美中不足的是,她很少和别人说话,难得开口,也很少看别人的眼睛。上幼儿园了,老师发现她,不哭不闹,但经常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
4月2日,世界孤独症关爱日。镇江市精神卫生中心(又名镇江五院)儿少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刘珺告诉记者,日常与小艾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的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她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她参与集体活动,她都是不予理睬。而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教。有时即使老师带领她到活动场地,她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
(资料图片)
小艾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
此外,女童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妈妈呢?妈妈会来的,妈妈下班来接小艾”等。
家长在老师的建议下,近日带小艾来了镇江五院的儿童青少年心理科。接诊医生告知可能是孤独症,小艾妈很是悔恨:“之前我就觉得孩子不对劲,可家里老人说,小艾爸小时候也这样,大了就好了,耽误了孩子......”
刘珺介绍,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起病于三岁前,但三岁以后表现明显。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的全球平均患病率为62/10000(0.62%),相当于每160个儿童中有一位孤独症儿童。为了提高人们对自闭症的意识,争取早期治疗改善患者的状况,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
刘珺强调,作为家长,如果孩子类似小艾符合了这些早期征兆的话,就应该尽早带孩子去找专业的医生,给孩子做一个评估,然后及早开始相关的康复训练。“对于一般孤独症患者治疗,还是以康复训练为主,也就是教育和行为矫正,最重要的是训练他们的基本生活技能。同时,还要结合一些家庭训练。”
目前,小艾正在接受全方面的治疗。
链接:孤独症主要有哪些表现呢?
(1)社交发展方面
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与人接触时缺乏目光接触,很少或不能主动交往。
(2)沟通方面
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鹦鹉学舌语言。不断重复他人说过的话或听到的广告词等。
(3)行为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兴趣狭隘,会非常专注于某些物品,或者是对特定物品特别感兴趣;刻板、重复或仪式性行为;
总体来说,孤独症孩子个体差异很大。除了特有的交流和社交的特异性表现外,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相同。
那么,家长怎么能及早发现孩子有孤独症倾向?
综合国内外专家对家长的建议,总结了七个重要的早期征兆,它们分别是:
(1)孩子到了六个月大的时候:没有灿烂的笑容或者是高兴的表情;
(2)到了九个月大的时候:没有和周围人互动的声音、笑容或者是面部表情;
(3)到了十二个月大的时候:对于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缺乏反应;
(4)到了十二个月大的时候:没有婴儿语;
(5)到了十二个月大的时候:没有和周围人姿势上的互动,比如:指东西、让别人看一个东西、伸手去拿东西或者是招手;
(6)到了十六个月大的时候:没有语言;
(7)到了二十四个月大的时候:没有有意义的两字短语(模仿别人或者是重复别人说话的不算)。
校对 徐珩